行业寒冬过后,旅游业如何破冰重启?丨头脑风暴

日期:2020-08-17      来源:第一财经      点击:

分享到:

导语
 
疫情让人们出行受限,旅游行业停摆数日
 
在“短暂冬眠”后如何另寻生机?
 
下半年出现转机,跨省游禁令解除
 
如何快速启动迎接暑期档的出行热潮?
 
海外疫情持续发酵
 
国内旅游产业能否借力转型破解成蝶?
 
《头脑风暴》
 
邀请多位相关企业家走进演播室
 
与您共同探索
 
旅游业的破冰重启之旅
 
精彩导视
 
正文
 
2020年1月底,按照文旅部统一要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机构的国内旅游团队业务于1月24日起全部停止, 2月前后127个国家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措施暂停往返中国的航班。切断了出行途径, 国内外的旅游业都遭受了强烈冲击,旅游相关的运输、交通、住宿、饮食、娱乐产业都遭受波及。
 
中国旅游研究院经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负增长20.6%,全年减收约1.18万亿元。
 
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控制,中国旅游业正一边利用互联网等资源“上线”自救,一边全力提升品质,谋划着整装“重启”。
 
由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跨省游在7月14日得以恢复。在沉寂了172天后,国内跨省游终于得以解禁。该消息发布后,旅游平台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个板块搜索量迅速攀升,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相比开放前暴涨,国内游客的暑假旅游意愿迅速被激发。那么,该如何抓住国内省内以及本地游市场呢?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旅游业正从“求生存”阶段进入“求发展”时期,如何借力实现转型?
 
本周《头脑风暴》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世茂集团副总裁唐鸣、上航旅游集团营销总监熊熊以及东航商务委收入管理部总经理杨纯斐和途家及斯维登集团联合创始人罗军共同呈现《头脑风暴——困境破局:旅游产业的重启之旅》。
 
精彩语录
 
余明阳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其实疫情来以前,实际上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碰到一个叫做大变局的时代。那么疫情让这个大变局更加加剧。所以未来的这个行业,一定会有三个走势,而且这三个走势在未来的十年都将持续。第一个就是越来越走向品牌化。就是越是大品牌,日子越好过。第二个就是越来越走向精准化。所谓这个精准化就是由于这次疫情导致这个大数据和智慧社会建设的速度大大提速,第三个特点就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可能越来越强调企业的权变能力,就是你的应变能力是不是强。
 
周卫红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
 
其实我们说是断崖式的发展,你完全是要靠你自己平时的整个积累去度过。当然,我们公司没有裁员,因为觉得你对这个社会,第一是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一直是在坚持。高管不拿薪水,然后我们的股东,去年本来是经营业绩是最好的一年,那我们集团的24个大股东就不分红。资金也把它积下来,然后我们还要保障我们IT的技术人员不减薪。因为在这个时候,疫情可能对旅游业务是有影响的,但是对于技术研发的这个团队是没有影响的,所以他的速度是正常的。
 
唐鸣
 
世茂集团副总裁
 
关于价格方面,我觉得即便没有疫情,其实酒店的价格战也是很激烈的,最关键的还是靠你本身的产品过不过硬,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酒店从设计角度,定位角度,要做一些新的尝试,所以我相信通过这几个措施,加上我们慢慢的这个疫情很好的控制,我觉得酒店行业的复苏我们还是持一个比较乐观的这个态度。当然,希望国际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如果整个国际的营商环境更好的话,那其实就是锦上添花了,所以这块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酒店行业的共同努力吧,一起去突破。
 
熊熊
 
上航旅游集团营销总监
 
我觉得对于疫情的一个应对,企业都有一个过程,我们觉得最艰难,但是没想到刚开始。后面的这个情况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常态化,或者是国外疫情还没起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可能要半年吧,那么你三个月和半年,你的思路就完全不一样了。其实重要的目的是什么?让员工有事做,就是其实我们做企业最怕是什么?就是当你想恢复的时候,你的队伍没有了。
 
杨纯斐
 
东航商务委收入管理部总经理
 
中国其实从国内的来讲,我们还有超过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这个蛋糕是非常大的,并不是说一定是要通过成本或者是通过价格去打你争我夺的这样一个市场,而是应该刺激出更多的不同的需求,把整个蛋糕做大,那么不同的航空公司在这个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各自获得各自所需要的一些核心的客户,核心的利润,这是我们觉得是可以去走的一个方向。
 
罗军
 
途家及斯维登集团联合创始人
 
市场越成熟,它的利润越透明,消费者的主导权越强。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我认为可能就需要一个好的产品,有更高的收入。同时,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产品,导致它成本越低,这两者的结果就是你的利润最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更相信说一个单一的企业,一个小型企业,它可能是一招鲜,一个好产品就能获得利润,但是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它可能就是要从管理上着手,使它的成本控制得更好。